当前位置:咋考网 > 高中 > 高三 > 生物 > 上册 > 月考试卷 >

2017年高三生物前半期月考测验相关

海南中学高三生物月考测验(2017年前半期)带答案与解析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若失去结构完整性其寿命将大大缩短
B. 支原体细胞内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于内质网上
C.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一定都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D. 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所以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考查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明确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细胞若失去结构完整性其寿命将大大缩短,A项正确;支原体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B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膜结构细胞器,没有复杂的膜系统,C项错误;结核杆菌可以独立生活,其蛋白质在自己的核糖体上合成,D项错误。

据报道,美国某海湾的温暖海水中生活着一种致命的单细胞生物,名为创伤弧菌,可通过人体表面的伤口或者游泳者吞咽海水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其感染后会出现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症状,需要尽快使用抗生素治疗。下列关于创伤弧菌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与酵母菌细胞相比,创伤弧菌具有更小的相对表面积
B. 创伤弧菌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创伤弧菌遗传物质的传递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D. 创伤弧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考查对原核细胞结构、功能的理解。明确创伤弧菌的生物类型和繁殖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弧菌属于细菌的一种,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体积较小,酵母菌为真核细胞,与酵母菌细胞相比,创伤弧菌具有较大的相对表面积,A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B项错误;创伤弧菌通过二分裂繁殖,不进行减数分裂,遗传物质的传递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C项正确;创伤弧菌的遗传物质就是DNA,D项错误。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转录和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的含量最多
B. P参与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合成,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C. 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中形成
D. 组成RNA和DNA的元素种类相同,但碱基不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考查对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构的理解和识记。可在熟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在人体活细胞中的含量最多最多的元素是氧,A项错误;P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磷脂、ATP、DNA等化合物均含有磷,B项正确;ATP和ADP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叶绿体中通过光反应形成ATP,通过暗反应ATP水解为ADP,C项正确;组成RNA和DNA的元素均为C、H、O、N、P,但前者含有T,后者含有U,D项正确。

图为动物某消化酶合成过程中的部分结构图示,①②③为相关的化学键或基团。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该蛋白质的合成原料中有35S标记的氨基酸,则35S应存在于①所示的位置
B. 因为②的存在使该消化酶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C. ③所代表的基团是氨基
D. 该酶需要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的加工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考查对氨基酸结构通式和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理解。根据氨基酸结构特点可判断①为R基,②为肽键,③为羧基。
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中若含有硫元素,应位于①R基中,A项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以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③所代表的基团是羧基,C项错误;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中加工,并分泌到细胞外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D项正确。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相关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核膜——两层磷脂双分子层
B. 高尔基体——合成葡萄糖
C. 中心体——蛔虫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共有的唯一的无膜细胞器
D. 细胞骨架——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识记。明确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和在不同生物中的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核膜为双层膜,具有两层磷脂双分子层,A项正确;高尔基体是分泌物的分类、包装场所,不是葡萄糖合成场所,B项错误;蛔虫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均具有无膜的核糖体,C项错误;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D项错误。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黑藻细胞中的一个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
B. 因能被健那绿染液染色,该叶绿体才能在显微镜下可见
C. 液泡内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 若滴加适当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泡该细胞,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对叶绿体、线粒体观察方法、细胞吸水与失水条件的理解。明确显微镜下物与像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显微镜下的物与像位置关系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黑藻细胞中的一个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但细胞质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A项正确;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进行染色,B项错误;液泡内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C项正确;若滴加适当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浸泡该细胞,细胞失水,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增强,D项正确。

如今的生产工艺导致新鲜的蔬果表面常有水溶性的有机农药残留。现取某种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结果可绘制成图的曲线(测得整个过程纯水的浓度变化较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细胞吸水,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 B点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没有水的交换
C. BC段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D. 此曲线说明浸泡时间延长,有机农药溶于水会被植物细胞吸收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考查对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条件的理解。将新鲜蔬菜浸入纯水中,由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会发生吸水,图中BC段不会是细胞发生失水所致。
AB段细胞液浓度减小,说明细胞吸水,但受细胞壁限制,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项错误;B点时,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B项错误;蔬菜浸入一定量纯水中,不会发生失水现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BC段细胞液浓度增大,应是水溶性有机农药被植物细胞吸收,C项错误,D项正确。

图甲和图乙反映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类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图甲类型中的自由扩散
B. 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就是图甲类型中的协助扩散
C. 依据跨膜的层数,图乙方式的跨膜层数为0层
D. 抑制细胞呼吸,对图甲所示类型无影响,而对图乙类型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查对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特点的理解。图甲中物质穿过细胞膜进行运输,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乙中物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也属于顺浓度运输,A项错误;主动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项错误;胞吞、胞吐过程中,物质没有穿过膜结构,C项正确;抑制细胞呼吸,对主动运输或胞吞、胞吐均会有影响,D项错误。

酶是细胞内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专一性与它的空间结构无关
B. 离开细胞后,酶仍具有生物活性
C. 低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欲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再放置到一系列的温度梯度下展开实验
D. 酶具有高效性,所以酶的数量与反应速率无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酶,考查对酶的作用、特性、影响因素的理解和相关的实验设计。明确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和空间结构的不同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锁钥学说”,酶的专一性决定于它特定的空间结构,A项错误;酶可以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B项正确;低温时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不会被破坏;欲探究酶的最适温度,需先将酶与底物分别放置到一系列的温度梯度下,然后再混合展开实验,C项错误;在底物足够多的前提下,酶的数量与酶促反应速率成正比,D项错误。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不能说明( )
A. 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B. 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C. ATP水解只能脱掉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 D.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ATP,考查对ATP的结构、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明确高能磷酸键和普通磷酸键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这部分ATP是新合成的,是原有的ATP脱掉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形成ADP,然后再利用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ADP结合32P标记的磷酸分子,形成新的ATP,A项、B项、C项正确;ATP中的磷酸基团均可以被水解脱离,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最容易脱离,C项错误。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两处
B. 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D. 条件Y下,产生物质b时,伴随着NADH的消耗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考查对酵母菌呼吸方式、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图中X代表无氧条件,Y代表有氧条件。物质a为二氧化碳,物质b为水。
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少量能量,少部分形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未释放出的能量储存在酒精中,A项错误;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B项错误;检测酒精时,应用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C项错误;有氧条件下,NADH与氧结合,产生水,D项正确。

苋菜叶片细胞中除了叶绿体含有色素外,液泡中也含有溶于水但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花青素(呈现红色)。某探究小组用95%的乙醇提取苋菜叶片中的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圆形滤纸)获得如图所示a、b、c、d和e五条环状色素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呈橙黄色,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B. 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 c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含量大于a、b、d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含量
D. c和d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分子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考查对色素提取与分离原理、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识记。色素层析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液泡中的花青素不溶于有机溶剂,扩散速度应最慢。a~e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花青素。
根据色素层析原理,a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为胡萝卜素,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A项错误;b为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项错误;c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为叶绿素a,含量大于a、b、d色素带对应的色素含量,C项正确;叶绿素中还含有N、Mg等元素,D项错误。

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下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曲线从b点到f点表示植物在积累有机物
B. 若玻璃罩内的CO2始终满足消耗需求,则与f点相比,e点时细胞内的C3化合物含量较多
C. de段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的原因主要是叶肉细胞的部分气孔关闭
D. 玻璃罩内O2的含量在f点以后又开始出现下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理解。图中曲线下降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增加,曲线上升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减少。
图中曲线从b点到f点CO2浓度在下降,说明植物在积累有机物,A项正确;若玻璃罩内的CO2始终满足消耗需求,则CO2浓度不影响细胞内C3化合物含量,B项错误;de段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的原因是中午蒸腾作用过强,叶肉细胞的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C项正确;玻璃罩内CO2浓度在f点以后又开始上升,说明f点以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O2的含量在f点以后又开始出现下降,D项正确。

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过程:将三个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泡于NaOH溶液10 min后取出,切成两半,每块NaOH扩散的深度如图中阴影所示(琼脂块中数据表示未被扩散部分的长度),关于该实验及其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体积的细胞
B. 由实验结果可知,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速率越小
C. 随着琼脂块体积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
D. 除了该实验模拟的因素外,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还有细胞核中的DNA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考查对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的原理和限制细胞长大因素的理解。据图可知,不同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但变红部分占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不同。
图中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体积的细胞,A项正确;不同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说明物质运输的速率相同,但变红部分占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不同,即物质交换的效率不同,B项错误;琼脂块体积为边长的立方,表面积为边长平方的六倍,随着琼脂块体积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C项正确;细胞核中DNA的含量有限,这一因素也限制了细胞的进一步长大,D项正确。

演艺圈的明星们,有的为了保持年轻貌美,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导致脸部僵硬等新闻层出不穷。下列关于分化、衰老、凋亡等细胞的生命历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体内的干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所以没有分化
B. 衰老的细胞内染色质染色较浅
C. 细胞凋亡过程中会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不会引发周围细胞的炎症
D. 花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与凋亡,考查对细胞分化含义、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特征和凋亡过程的理解。明确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的含义及二者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动物体内的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如造血干细胞只能形成各种血细胞,A项错误;衰老的细胞内染色质固缩,染色较深,B项错误;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有利,不会引发周围细胞的炎症,C项正确;花粉细胞可以发育成单倍体,可以表现出全能性,D项错误。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
A. 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都单个存在
B. 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完整性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D. 经历分裂间期的复制过程,细胞中的基因和染色体数目都翻倍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考查对萨顿假说依据的理解。理解“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都单个存在,二倍体生物形成的配子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完整性,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均说明了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经历分裂间期的复制过程,细胞中的基因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D项错误。

F(黄色)和f(白色)是位于某种昆虫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
A. ♀ff×♂ff B. ♀Ff×♂ff
C. ♀ff×♂FF D. ♀Ff×♂Ff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各选项后代雌雄个体的体色,进而判断能否根据其表现型判断其性别。
A项,后代基因型均为ff,均为白色,不能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B项,子代基因型为Ff、ff,雌性个体全为白色,雄性个体有黄色和白色,不能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C项,子代基因型全为Ff,雌性均为白色,雄性均为黄色,能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D项,子代基因型为FF、Ff、ff,雌性个体全为白色,雄性个体有黄色和白色,不能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选C。

大约在7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携带白化病的基因。一个表现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1/56 B. 1/42 C. 1/9 D. 1/6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该女人的父母、弟弟的基因型可分析其基因组成,该正常男子携带白化病基因的概率为1/7,据此可分析其后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
设正常与白化基因分别为A、a,该女人表现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则其父母基因型均为Aa,该女人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与其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携带白化病基因的概率为1/7,他们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2/3)×(1/7)×(1/4)=1/42,选B。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 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 与亲代AaBb 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占子代的3/8
C. 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D. 与AaBB表现型相同的占子代的l/8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根据题干信息,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则个体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不同,体色不同,据此可判断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后代子女的体色类型及比例。
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其子代共有3×2=6种基因型,其中可能含有3个、2个、1个或0个显性基因,则子代可有四种表现型,A项正确;与亲代AaBb 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子代个体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1/2)×(1/2)=1/4,AAbb所占比例为(1/4)×(1/2)=1/8,理论上共占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4+1/8=3/8,B项正确;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C项错误。与AaBB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所占比例为(1/4)×(1/2)=1/8,D项正确。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
B. 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患者往往多于男性患者
C. 伴Y染色体遗传病不出现交叉遗传现象
D. 红绿色盲的女性患者的外婆一定是该病患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考查对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特点的理解。可根据各种类型的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A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患者往往多于男性患者,B项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病表现为“父子相传”,不出现交叉遗传现象,C项正确;红绿色盲的女性患者的母亲一定含有色盲基因,但该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其外祖父,其外婆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D项错误。

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显性性状个体的显性亲本不一定是纯合子
B. 联会指的是任意两条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C. 等位基因指的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多样化,与减数分裂时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有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减数分裂,考查对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等概念和减数分裂过程、意义的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配子种类多种多样,进而使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种类多种多样。
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其显性基因可遗传给后代,使后代表现为显性性状,A项正确;联会指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B项错误;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C项正确;减数分裂时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配子种类多种多样,使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种类多种多样,D项正确。

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圆形叶和缺刻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1:圆形叶♀×缺刻叶♂→子代雌株全为圆形叶,雄株全为圆形叶
实验2:缺刻叶♀×圆形叶♂→子代雌株全为圆形叶,雄株全为缺刻叶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B. 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C. 实验l、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 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缺刻植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考查对伴性遗传规律的应用。实验2的后代中,雌性个体与母本表现型相同,雄性个体与父本表现型相同,据此可判断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缺刻叶为隐性性状。
根据分析,根据实验2的结果可判断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缺刻叶为隐性性状,A项正确,B项错误;实验l、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均为杂合子,C项正确;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由于雄性植株为显性圆形叶,后代雌性均为圆形叶,D项正确。

下列遗传物质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B.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分离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单独作用于R型菌
C. 赫尔希和蔡斯开展噬菌体侵染实验前,将噬菌体放在有放射性原料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噬菌体被标记
D.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主要考查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的理解。明确其实验方法是正确理解其结论的前提。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小鼠体内进行,只证明了有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分离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观察它们是否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B项正确;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直接培养,C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彻底水解得到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D项错误。

项目

DNA

RNA

蛋白质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初步水解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多肽

彻底水解产物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

氨基酸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一个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且两条链呈同向平行
B. 沃森和克里克最终确定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五碳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 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30个腺嘌呤
D. 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DNA,考查对DNA结构的理解。正确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A项错误;双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项正确;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据此不能确定腺嘌呤的数量,C项错误;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只与一个含氮碱基相连,不考虑DNA分子的两端,每个脱氧核糖和两个磷酸相连,D项错误。

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物质,1、2、3、4代表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可统称为_______________。欲观察甲、乙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需染色后,借助显微镜进行,所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其他的作用)。
(3)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的结构,其中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上的_________(己、丙)决定。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4代表的是________,戊代表的是___________。
(4)5可以给绝大多数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供能。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5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核酸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作为翻译的模板 丙 葡萄糖 脂肪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考查对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功能的理解和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核糖体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据此可判断甲、乙、丙分别为DNA、RNA和蛋白质。
(1)甲DNA和乙RNA统称为核酸。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进行染色,甲基绿把DNA染为绿色,吡罗红把RNA染为红色。
(2)RNA包括mRNA、tRNA、rRNA三种,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在翻译过程中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
(3)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据此可判断己为磷脂,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膜上的丙蛋白质决定。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包括糖原和脂肪,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则4代表葡萄糖,戊代表脂肪。
(4)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则5为ATP。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可通过呼吸作用形成ATP,形成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近期,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年报,年报显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专家指出肿瘤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人都需要有一定的防控意识。建议大家应保持健康的心态,适当锻炼,健康饮食,合理作息。请回答如下相关问题:

(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在癌症早期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但到了中、晚期,因为癌细胞扩散,这种方法将不再起到作用。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癌细胞,经24 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16个癌细胞。
据此推测此癌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__________h。
(4)图为结肠癌发生的遗传学原理:
①正常细胞中的图示的四条染色体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据图可知,是因为细胞癌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遗传物质 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 6 非同源染色体 多个基因突变累积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癌变,考查对细胞癌变原因、特征的理解。据图可知,少数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细胞的癌变,只有多个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时,才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1)细胞癌变的原因是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扩散。
(3)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癌细胞,经24 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观察,发现有16个癌细胞,相当于1个癌细胞在24 h培养后经过4次分裂变为16个癌细胞,据此推测此癌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约为24÷4=6h。
(4)①正常细胞中的图示的四条染色体大小、着丝点位置各不相同,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②据图可知,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所以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

(1)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____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假设每天的光照时长均为12小时,一天内,呼吸速率基本恒定,据图分析,第______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第36天后果皮逐渐由绿变黄,此时,果皮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减少,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2)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______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_______________转化而来。

【答案】小于 36 [H](NADPH) ATP(三磷酸腺苷) 苏丹III(或苏丹IV) 可溶性糖和淀粉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检测,考查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关系的理解和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分析。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根据图1中不同天数时果实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比较,可判断不同天数时总光合速率的大小。
(1)据图可知,第24天和第12天相比,净光合速率相差不大,但前者呼吸速率明显较小,所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据图可知,第36天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即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光反应的产物ATP和[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图乙中,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为脂肪,可用苏丹Ⅲ(或苏丹IV)染液检测;据图可知,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减少,这些有机物逐渐转变为脂肪。

狗的两种疾病甲病和乙病的遗传分别受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观察以下给出的系谱图,回答相关问题:(其中Ⅱ5、Ⅱ8只患乙病;另不考虑个体产生配子时的交叉互换)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
(2)Ⅱ7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1和I2生出正常狗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I1和I2能生出正常狗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Ⅱ6、Ⅱ7交配生出一只仅患一种病的小狗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5)欲准确判断Ⅱ7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让Ⅱ5和Ⅱ7交配,若后代只出现正常狗,则说明Ⅱ7是____________。

【答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aBB或aaBb 3/16 基因的自由组合(控制两种性状的正常基因的重新组合) 17/27 纯合子
【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对两种遗传病可分别进行分析,根据“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可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及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分析第(4)小题时,可先分别分析子代患甲病和换乙病的概率,然后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综合。
(1)根据1号、2号患有甲病且不患有乙病,5号不患甲病且患有乙病,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3号、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Ⅱ7的基因型为1/3aaBB或2/3aaBb。
(3)I1和I2的基因型均为AaBb,生出的正常狗基因型为aaBB或aaBb,在子代中所占比例是3/16。I1和I2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产生含有正常基因的配子,所以能生出正常狗。
(4)只考虑甲病,Ⅱ6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7的基因型为aa,二者交配,子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甲病的概率为1—1/3=2/3;只考虑乙病,Ⅱ6的基因型为1/3BB、2/3Bb,Ⅱ7的基因型为1/3B、2/3Bb,二者交配,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3)×(1/4)=1/9,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9=8/9;综合分析,二者交配,生出一只仅患一种病的小狗的概率是(1/3)×(1/9)+(2/3)×(8/9)=17/27。
(5)Ⅱ5基因型为aabb,判断Ⅱ7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让Ⅱ5和Ⅱ7交配,若后代只出现正常狗,则说明Ⅱ7不含有b,基因型为aaBB。

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选择“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填空)
(2)经历图甲中的C过程,_____________数量加倍。此过程可对应到图乙中的_________阶段到_________阶段。
(3)图丙中的c时期,除了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 过程。若此图表示一个雌性动物相关细胞的变化规律,处于IJ阶段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丁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与D之间的虚线对应图丙中的N-O时期,那么你认为图丁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

【答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染色体 III I 受精作用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理解。图乙中黑色柱形图代表染色单体,灰色柱形图代表染色体,白色柱形图代表DNA,图丙中,a代表有丝分裂,b代表减数分裂,c代表受精作用和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均会出现染色质复制、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的过程,无丝分裂没有这些变化。
(2)图甲中通过C过程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量加倍。图乙中的III阶段到I阶段,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过程。
(3)图丙中的c时期,LM代表受精作用,若此图表示一个雌性动物相关细胞的变化规律, IJ阶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对应的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4)图丙中的N-O时期对应有丝分裂后期,若图丁中时期C与D之间的虚线对应图丙中的N-O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减半的物质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图丁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下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6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符号,不要求顺序)。
(2)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则(A+T)/(C+G)在整个DNA分子的比值为____________。(A+T)/(C+G)的比值越_______(大/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3)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DNA片段上是基因D与d,这两DNA片段的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一条链所用的碱基模块为A∶C∶T∶G=1∶2∶3∶4,则其互补链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碱基对 G、C 36% 小 两DNA片段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3∶4∶1∶2
【解析】
本题考查DNA,考查对DNA结构的理解。图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4为碱基,根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可判断碱基的种类。
(1)双链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6为碱基对, 3与4之间具有三个氢键,应为G、C。
(2)若8代表的脱氧核苷酸链中(A+T)/(C+G)为3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A+T)/(C+G)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的比值均为36%。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A+T)/(C+G)的比值越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
(3)基因D与d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其根本区别是两DNA片段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4)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一条链所用的碱基模块为A∶C∶T∶G = 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3∶4∶1∶2。

©2021-2022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