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初中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数学单元检测考试完整版
A. 零上3℃ B. 零下3℃ C. 零上7℃ D. 零下7℃
【答案】B
【解析】根据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若零上记为正,则零下就记为负,故若气温为零上10℃记作+10℃,则−3℃表示气温为零下3℃。
故选:B.




A. 正数 B. 负数 C. 0 D. 非负数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以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判断即可.
∵a<0,b>0,且|a|<|b|,
∴a+b一定是正数,
故选A.
A. -(-5)=5 B. -|-


【答案】B
【解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A. -5的相反数为5,则-(-5)=5是正确的,
B. |-|为
,
的相反数为-
,则- |-
|=
是错误的,
C.-3.2的相反数为3.2,则-(-3.2)=3.2是正确的,
D. +(+7)=7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B.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每股涨跌(与前一天相比) | ﹣2.1 | +2 | ﹣1.2 | +0.5 | +0.3 |
A. 27.1元 B. 24.5元 C. 29.5元 D. 25.8元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一道较为基础的题型,考查的是对正数和负数的实际意义的熟练程度,对于本题而言,星期五收盘时,该股票每股是:25﹣2.1+2﹣1.2+0.5+0.3=24.5(元).
解:25﹣2.1+2﹣1.2+0.5+0.3=24.5(元),
故选:B.
A. 0 B. 2 C. ﹣2 D. 2或﹣2
【答案】C
【解析】
1、 由n为正整数, 得2n是偶数, 2n+1是奇数;
2、 根据 “指数是偶数时, 负数的幂是正数” 以及 “指数是奇数时, 负数的幂是负数"可得(-1)2n+1=-1,(-1)2n=1;
3、 接下来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原式=(﹣1)2n+1﹣(﹣1)2n = -1-1= - 2,
故选C.
A. 6个﹣2相乘的积 B. ﹣2与6相乘的积
C. 2个6相乘的积的相反数 D. 6与2相乘的积
【答案】A
【解析】
根据乘方的意义直接回答即可.
根据乘方的意义知:(-2)6表示6个-2相乘,
故选A.



A. m<-1 B. n>3 C. m<-n D. m>-n
【答案】D
【解析】
根据数轴可以判断m、n的大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由数轴可得,
-1<m<0<2<n<3,故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
∴m>-n,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A. 200 B. 199 C.

【答案】A
【解析】
首先观察已知条件,不难找到规律n!=n×(n-1)×(n-2)×…×2×1,注意不要找错对应关系;然后根据新运算法则将待求式转化为一般的算式,再进行化简、计算即可求出所要求的结果.
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 =200,
故选:A.
A. 3.26×105 B. 3.26×106 C. 32.6×105 D. 0.326×107
【答案】B
【解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326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26×106,
故选B.


【答案】0
【解析】
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出a+b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根据题意得:b<0<a,∴ |b|>|a|,∴ a+b<0,∴=-a-b,∴a+b+
=a+b-a-b =0,故答案为0.
【答案】3
【解析】
直接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1-(-2)|=3,
∴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表示1的点的距离是3.
故答案为:3.
【答案】合格
【解析】
根据φ可知,零件的最大直径为:
,最小直径为
,直径在
到
之间的零件为合格.
解:∵φ,
∴零件直径最大值为:,
零件直径最小值为:,
合格范围:φ
∵在该范围内,
∴该零件合格,
故答案为:合格.




【答案】14
【解析】
根据
=ab-cd,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
∵
=ab-cd,
∴
=1×2-4×(-3)
=2+12
=14,
故答案为:14.
【答案】﹣10 11 8
【解析】
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可以解答各个小题.
①-7-3=(-7)+(-3)=-10;
②3-(-2)×4=3+8=11;
③比3小-5的数是:3-(-5)=3+5=8,
故答案为:-10;11;8.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计算:(﹣



(3)计算:﹣24÷(﹣8)﹣

【答案】(1)0;(2)23;(3)1.
【解析】
(1)原式先计算乘除运算,再计算加减运算即可求出值;
(2)原式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即可求出值;
(3)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求出值.
(1)原式=﹣1+2××
=﹣1+1=0;
(2)原式=18﹣4+9=23;
(3)原式=2﹣1=1.






例如:



(1)求:7※9的值;
(2)求:(7※9)※(-2)的值.
【答案】(1)9;(2)24.
【解析】
(1)把所给定义式中的a换成7、b换成9代入计算即可;
(2)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1)7※9=(7+2)×2-9=9×2-9=9;
(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9※(-2)=(9+2)×2-(-2)=11×2+2=24.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第七次 |
4 | ﹣5 | 3 | ﹣4 | ﹣3 | 6 | ﹣1 |
(1)第六次巡逻结束时,佳佳在岗亭的哪一边?
(2)在第几次巡逻结束时,佳佳离岗亭最远?
(3)佳佳一共巡逻多少时间?
【答案】(1)第六次巡逻结束时,佳佳在岗亭的东边;(2)在第五次巡逻结束时,佳佳离岗亭最远;(3)佳佳一共巡逻 2 小时.
【解析】
(1)把前面六次巡逻记录相加,根据和的情况即可判断佳佳在岗亭的哪一边;
(2)求出每次记录时与出发点岗亭的距离,数值最大的为最远的距离;
(3)求出所有记录的绝对值的和,再除以佳佳的速度13km/h,计算即可得解.
(1)4﹣5+3﹣4﹣3+6=1.
答:第六次巡逻结束时,佳佳在岗亭的东边;
(2)第一次 4km;
第二次 4+(﹣5)=﹣1(km);第三次﹣1+3=2(km);
第四次 2+(﹣4)=﹣2(km);第五次﹣2+(﹣3)=﹣5(km);第六次﹣5+6=1(km);
第七次 1+(﹣1)=0(km);
答:在第五次巡逻结束时,佳佳离岗亭最远;
(3)|4|+|﹣5|+|3|+|﹣4|+|﹣3|+|6|+|﹣1|=26(km),
26÷13=2(小时).
答:佳佳一共巡逻 2 小时.
(1)A、B 之间的距离是 ;
(2)观察数轴,与点 A 的距离为 5 的点表示的数是: ;
(3)若将数轴折叠,使点 A 与-3 表示的点重合,则点 B 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4)若数轴上 M、N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2018(M 在 N 的左侧),且 M、N 两点经过(3)中折 叠 后 互 相 重 合 , 则 M 、 N 两 点 表 示 的 数 分 别 是 : M : ;N: .

【答案】(1)3;(2)6或-4;(3)0;(4) M : -1010 ;N: 1008 .
【解析】
(1)(2)观察数轴,直接得出结论;
(3)A点与-3表示的点相距4单位,其对称点为-1,由此得出与B点重合的点;
(4)对称点为-1,M点在对称点左边,离对称点2018÷2=1009个单位,N点在对称点右边,离对称点1009个单位,由此求出M、N两点表示的数.
(1)A、B之间的距离是1+|−2|=3.
故答案为:3;
(2)与点A的距离为5的点表示的数是:−4或6.
故答案为:−4或6;
(3)则A点与−3重合,则对称点是−1,则数B关于−1的对称点是:0.
故答案为:0;
(4)由对称点为−1,且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8(M在N的左侧)可知,
M点表示数−1010,N点表示数1008.
故答案为:−1010,1008.


(初步探究)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②,(﹣

(深入思考)

我们知道,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2)试一试,仿照上面的算式,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幂的形式.
5⑥;(﹣

(3)想一想:有理数 a(a≠0)的圈n(n≥3)次方写成幂的形式等于多少.
【答案】(1),-2;(2)
,(﹣2)8;(3)
.
【解析】
(1)根据所给定义计算即可
(2)仿照上面的算式计算即可
(3)根据前两问,找出规律写出结果即可,
(1)2②=2÷2÷2=,2②=﹣
÷(﹣
)÷(﹣
)=﹣2;
(2)5⑥=5××
×
×
×
=
,同理得;(﹣
)⑩=(﹣2)8;
(3)aⓝ=a××
×…×
=

⑴根据记录可知前三天共生产________辆;
⑵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________辆;
⑶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每辆车60元,超额完成任务每辆奖15元,少生产一辆扣15元,那么该厂工人这一周的工资总额是多少?
【答案】(1)599;(2)23;(3)83925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
(2)根据最大数减最小数,可得答案;
(3)根据实际生产的量乘以单价,可得工资,根据超出的部分或不足的部分乘以每辆的奖金,可得奖金,根据工资加奖金,可得答案.
试题解析:解:(1) 200×3+5-2-4=599(辆)
(2) 13-(-10)=23(辆)
(3) 5-2-4+13-10+6-9=-1(辆)
(1400-1)×60+(5-2-4+13-10+6-9)×15
=839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