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咋考网 > 高中 > 高一 > 历史 > 上册 > 期中考试 >

2018年高一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相关

山西2018年高一历史前半期期中考试无纸试卷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子。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四哥

【答案】C
【解析】
西周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材料中王后的第一个儿子即三哥是嫡长子,故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三哥,故C正确;大哥是妃嫔一所生,不是嫡长子,故A错误;二哥是妃嫔二所生,不是嫡长子,故B错误;四哥是王后所生,但不是长子,故D错误。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中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经纬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 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C. 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D. 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一定自治权,权力相对分散。秦朝是统一王朝,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周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朝中央集权制属于官僚统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西周是神权政治,材料也无法体现秦朝是世俗政治,故D错误,符合题意。

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当州官,别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A. 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 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C.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D. 科举制度的压制人才

【答案】C
【解析】
材料“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反映了对通判的讽刺,宋代设通判监督地方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措施,而不是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度,故D错误。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中可知,此时期是以门第的高低为标准来选拔官员,这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所以答案选B。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A. 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皇帝“下其议”于群臣,再由宰相上奏议定结果至皇帝,供皇帝裁决。由此可知,这种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是提高还是降低,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军国大事先由大臣议定,再由皇帝裁决,并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故B项错误。军国大事都必须由皇帝裁决,皇帝掌有最高决策权,朝臣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限制和监督皇权。故C项错误。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B.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答案】A
【解析】
材料“惟揣摩此样本为急”反映了清代官员处理政务拘泥规制,体现了当时政治体制僵化,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内阁职权下降,也不能说明官员无所事事,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内阁机要事务繁忙,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皇帝个人独裁的信息,故D错误。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 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 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 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答案】
【解析】
试题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因此D项说法错误,故选D。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都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A. 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B. 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 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 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答案】A
【解析】
材料“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反映了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故文中的“雅典人”是指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故A正确;雅典公民并非指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例如妇女,奴隶,也没有公民权,故B错误;第四等级的雅典公民也可参加公民大会,故C错误;贵族也可参加公民大会,故D错误。

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A. 剥夺了贵族权力
B. 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C. 保护奴隶利益
D.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答案】D
【解析】
材料“有了成文法典……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反映了《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故D正确;《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不是剥夺了贵族权力,故A错误;成文法并没有实现社会各阶层平等,故B错误;《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不可能保护奴隶利益,故C错误。

“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A. 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B. 保护私有财产
C. 内容相当广泛
D. 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对耕地庄稼的保护,实质上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野蛮性,而是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故C错误;对适婚人和未适婚人的有区别的处罚也不能说明《十二铜表法》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故D错误。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讲:“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

【答案】A
【解析】
英国的民主制度在确立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多的妥协,因此“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而“渐进中累积着大步”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又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完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性。故答案为A项。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的,美国是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逐步建立起总统共和制的,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过程艰难曲折,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项。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
A. 革除联邦政体的弊端
B.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面对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的弊端,华盛顿主张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实行联邦制,故A错误,B正确;美国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故C错误;共和制与君主制相对立,材料主旨是强调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而不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故D错误。

底特律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曾经有200万人口的底特律,现在只剩下70万人,你认为底特律的衰败对他所在的密歇根州在政治方面可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 参议员席位分配
B. 众议员席位分配
C. 总统侯选人的产生
D. 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美国众议员是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的,底特律人口下降,即密歇根州人口下降,可能会影响密歇根州众议员的席位数量,故B项正确;美国的参议员每州两名,可见每州参议员的数量是固定的,不会因底特律的衰败而影响密歇根州参议院席位的多少,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候选人一般分别出自民主党和共和党,与某一个州人口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由总统提名的,与某一州人数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英、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二者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议会居于权力中心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 君主任命内阁首脑
D. 君主有权修订法律

【答案】C
【解析】
英国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德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故A项错误;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君主负责。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B项错误;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由君主形式上任命,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故C正确;英国君主“统而不治”,无权修订法律,故D项错误。

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大权在皇帝手中,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题目所要求是“政治民主发展滞后”的表现,故②③符合,故C项正确;实行联邦制有利于国家统一,这结束了德国分裂的局面,是进步的,而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是民主性的体现,也是进步的,故①④错误,故排除ABD。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D.“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内容表明议会在国家居于中心地位,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排除;B项内容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责任内阁形成前的特点,排除;C项体现的是德国君权重和上院权力大;D项与法国相似,排除;所以选C

比较下列两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A. 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 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D. 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左图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右图是美国联邦制共和制。三省六部制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民主制,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本质上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联邦制共和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故B正确;中国封建社会没有真正的民主,故C错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由总统提名,参议院同意,并不是选举产生,故D错误。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以及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答案】A
【解析】
由“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判断得知这场战争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状态,使中国被迫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去,由此判断这场战争应该是鸦片战争,故选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清朝早已被推翻,故D错误。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如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悲歌
B.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C. 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
D. 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答案】B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列强侵华事件以及战争后中国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故B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范围从1840到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范围,而且题干主旨并不是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悲歌,故A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中国近代化的表现,故C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列强侵华事件,而不是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故D错误。

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极大刺激了国人的忧患意识。《盛世危言》出版于1894年,《救亡决论》出版于1895年,即甲午战争前后。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时间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在1900年,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某历史学家认为:“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是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体现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排斥,符合反对西方文明的义和团运动的特点,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A错误;戊戌变法也学习西方制度,故C错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错误。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抓住“辛亥革命”,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中“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指的是封建等级思想消失,“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指的是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BD的表述均与题干无关,故选C。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开创的何种制度?
(2)材料一图示二中的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各自的职责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二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答案】(1)图示一政治制度:秦朝三公九卿制;图示二政治制度:唐三省六部制;图示三政治制度:元朝行省制
(2)三省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决策)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审议、审核)。
评价:相互配合、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3)明: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清: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图一可知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依据图二中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可知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依据图三行中书省可知是元朝行省制度。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图二中三省以及所学从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以及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回答;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从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归纳出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影响结合所学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回答;依据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归纳出清朝设立军机处,影响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回答。

民主政治起源于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开始冒失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政治自由化”指什么?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
(4)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雅典和世界各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政治自由化”:民主政治。
经济基础: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
标志:克利斯提尼改革。
(2)优势: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
(3)缺陷: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
(4)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自由化,根据材料一“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雅典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强烈追求民主政治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经济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方面思考作答。第三小问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克利斯提尼改革。
(2)根据材料二“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以得出有利于选拔人才;根据材料“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可以得出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根据材料二“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开始冒失行动”可以得出避免盲目决策。
(3)根据材料三“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可以得出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民主范围的狭隘(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方面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4)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对雅典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雅典思想文化的发展方面作答;对世界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被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借鉴方面分析作答。
整体分析: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标志、优势和缺陷、以及作用等相关内容,问题相对简单,学生熟悉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可解决上述问题。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可以说是人类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民主政治起源于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的核心是宪法。宪政是实行了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动作过程。
——季立东《“宪政即‘限政’思想”的思考》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美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特征

材料四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这个事实也许说明:先进集团或先进思想的产生还不能算全社会的进步,只有当社会上保守的集团也不得不接受先进思想所规定的选择时,社会才能前进一步。
——钱乘旦《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英国和美国建立“宪政”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的知识,概述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实现政治权力由国王逐渐向议会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图片中三者的职权和相互关系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共和国“真正起始”的标志是什么。共和国能够确立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
(2)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职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相互关系: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有效防止专制的出现。
特征: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4)标志: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体制。
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据材料一“宪政的核心是宪法。宪政是实行了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则”并根据所学知识,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政体;北美独立后建立起邦联政府,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据此即可回答。
(2)据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方面回答英国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3)图片中三者的职权和相互关系,结合1787年宪法中美国中央权力机构的设置的具体内容和三权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加以回答。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可从三权分立所体现的原则、性质来概括。
(4)从材料可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因此法兰西共和国“真正起始”的标志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据此可回答其根源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四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2)根据材料三,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是何种政体形式?
(3)以材料一、二所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1)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推诿,影响决策效率。
(4)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颁布《临时约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但在中国,资本主义力量薄弱,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而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由此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解析】
(1)据材料一“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和材料二“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两个角度回答两种基本类型。
(2)根据材料三“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立法权的归属回答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的角度回答当时美国是何种政体形式。
(3)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推翻封建专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等方面回答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再从影响决策效率的角度回答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据材料四“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辛亥革命的史实回答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再从经济和阶级力量、社会基础、袁世凯篡权、救国道路等方面回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2021-2022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