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咋考网 > 高中 > 高三 > 地理 > 上册 > 专题练习 >

2019年高三地理上学期专题练习相关

高三地理专题练习(2019年上学期)在线答题

下图分别为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A. 流域面积大于D河 B. 流域降水少于D河
C. 含沙量大于D河 D.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2】四河流域中开发措施合理的是
A. 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B. B河上游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 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
D. 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

【答案】
【1】【1】B
【2】【2】D
【解析】试题分析:
【1】【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大,流量最大,C是长江;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大,但流量小,B是黄河;珠河流程较短,流域面积不及黄河,但流量大于黄河,D为珠江;A是松花江。黄河主要流经北方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流域内降水较少,且蒸发量较大,流量小;珠江地处我国华南和西南,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流量大。选B正确。
【2】【2】A河松花江,纬度高,冬季结冰期长,不利于通航;B河黄河,上游河源地区是青藏高原,应保护湿地,不是植树造林;C河是长江,其下游河口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地势平坦,水域宽阔,应发展航运;D河珠江,其上游是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势起伏大,水量丰富,可进行梯级开发,且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丰富。选D正确。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现象与此无关的是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
【1】C
【2】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从图中信息可知,图示为珠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冬季无结冰期。C选项符合题意。
【2】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人口城市密集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加上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率低,但污染、浪费比较严重,因此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所以目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而不是自然原因,D选项符合题意。

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下图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A. 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 B. 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C. 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 D. 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
【2】为有效防御洪涝,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
A. 建蓄洪区 B. 裁弯河道
C. 植树造林 D. 河道清淤
【3】根据资料推测,该河流可能是
A. 辽河 B. 黄河
C. 淮河 D. 珠江

【答案】
【1】B
【2】A
【3】C
【解析】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河流水文特征。
【1】读图可知,水闸上下游水位关系洪水期闸下水位高于闸上水位,故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故选B。
【2】该题主要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为有效防御洪涝,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建蓄洪区,故选A。
【3】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警戒水位出现在6、7月份,8月份低于警戒水位,出现水位低的极值,说明6月份多雨,8月份少雨,该河位于江淮流域,排除ABD,故选C。

201 6年1月8日,黄河兰州段出现了河床“露底”现象。如下图所示,当地市民驻足河心滩拾捡
石头,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段河床出现“露底”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 下游内蒙段处于流凌状态 B. 上游水库扩大了排水量
C. 黄河兰州河段处于平水期 D. 该河段泥沙淤积量增大
【2】黄河奇石最大特色是“类多、色多、形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上游
A. 流速快 B. 流域面积广 C. 含沙量大 D. 来水量少
【3】图示河床水体清澈,主要是
A. 该河段含沙量很小 B. 上游植被恢复见成效
C. 静水澄清作用明显 D. 上游水库拦截了泥沙

【答案】
【1】A
【2】B
【3】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外力作用。1月黄河兰州段处于枯水期,再加之下游内蒙段处于流凌状态、上游水库也不能扩大放水,就使得兰州段水位下降出现河床“露底”现象。奇石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冲刷作用,而黄河奇石多,是其流域面积大,来石量大,各类石源丰富,形成多样的奇石。图示河床清澈见底,是河流的流动性较小,即静水澄清作用明显。
【1】时间是1月8日,此时节降水少,是黄河的枯水期;此时节受河道清淤和黄河上游来水量较少等因素影响,使得兰州段水位下降出现河床“露底”现象;下游内蒙段处于流凌状态,利于上游水的下泄,兰州河段水位降低。选A正确。
【2】黄河上游的流域面积大,来石量多且多样,经黄河的冲刷,形成奇石。选B正确。
【3】该段黄河是在上游段,河床水体清澈,水位很低,是黄河的枯水期,流量小、流速慢,即静水澄清作用明显。选C正确。

羊卓雍错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型内陆湖,湖面海拔约4450m。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近年来羊卓雍错水位逐年呈波动下降趋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羊卓雍错流域( )。
A. 北部支流比南部支流长 B. 湖泊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C. 湖水主要来自冰川融水 D. 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2】下列月份中,羊卓雍错流域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0月
【3】湖泊水位下降对该流域的地理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A. 湖泊泥沙淤积加重 B. 地下水位下降
C. 流域面积变小 D. 上游水量变化减小

【答案】
【1】B
【2】C
【3】A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部相比,湖泊南部支流较长,数量较多,所以,入湖水量较大,盐度较低,B正确,A、C错误;湖泊所处海拔较高,气温低,自然带不会是森林,D错误。
【2】从图中可以看出,羊卓雍错水为在九、十月份最高,所以,降水最多的月份比九月份稍早,故选C。
【3】湖泊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所以,湖泊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A正确;湖泊水温变化与上游河流水量有关,但河流水量和流域面积不会受湖泊影响,C、D错误;湖泊泥沙含量与上游水量,植被等有关,而与湖泊水位无关,B错误。
考点:河流与湖泊的水文特征。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单选题。

【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 入湖径流减少 B. 湖水蒸发加剧
C. 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 外泄河道被阻断
【2】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 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 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 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3】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A. 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 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C. 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D. 湖水含氧量增高

【答案】
【1】D
【2】C
【3】B
【解析】
【1】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因此,此时的青海湖为淡水湖,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河流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此时青海湖与黄河水系不再相同,青海湖外泄的通道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由此可以判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故答案选D项。
【2】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海水降温慢,从而导致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进行交换,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答案选C。
【3】冬季,青海湖的表层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A错误;冬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水温降温快,气温低,底部湖水,降温慢,温度较高,B正确;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湖岸地区收录地影星明显,降温快,气温低,更易结冰,C错误;湖水表层结冰后,湖水与外界隔绝,水体的含氧量是逐渐较少的,D错误。故答案选B。

鄱阳湖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为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高水呈一片湖、低水呈一条河。鄱阳湖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江、信江、饶江和修水(简称“五河”),分别从南、东、西三面汇入,经鄱阳湖调蓄后,在北部由湖口注入长江。为表征长江和五河来流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强弱,定义能差Fe反映湖口处水流势能和动能的相对大小,区间大小为-1—1之间。当多年平均时,江湖作用处于平衡状态,Fe取0;当鄱阳湖作用越强,Fe增加,取正值;当长江作用越强,Fe减小,取负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一定程度增强了长江作用
B. 长江干流以南五河流域处于汛期时,鄱阳湖作用减弱
C. 湖口附近以下河段大规模采砂海运期间,会造成鄱阳湖作用有所增强
D.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造成长江作用有所减弱
【2】多年月平均能差图中8月与7月相比,Fe略有增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的影响 B. 副热带高压移至长江以南控制鄱阳湖流域
C. 8月鄱阳湖周边水稻灌溉用水增加 D. 8月南岭山脉的冰雪融水较多
【3】结合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示区域地势的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
B. 冬春季,由于长江的补给,鄱阳湖高水呈一片湖
C. 11月至次年5月,总体表现为湖口水位高于湖区水位
D. 当长江作用较强且五河来水量大时,易发生洪涝灾害

【答案】
【1】C
【2】A
【3】D
【解析】
【1】三峡水库蓄水,减少了长江的水量,是的长江的作用减小,A错误;长江干流以南五河流域处于汛期时,鄱阳湖的水量增大,鄱阳湖作用增强,B错误;湖口附近以下河段大规模采砂海运期间,会增加湖口附近长江河床和湖泊湖底的落差增大,造成鄱阳湖作用有所增强,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河流水位上升,会造成长江作用有所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C。
【2】该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该地进入伏旱季节,降水减少,河流补给减少,河流水量不断减少,导致8月水量小于7月水量,此时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从而导致Fe略有增加,故答案选A。
【3】读图分析可知,长江由西向东流,说明西高东低,湖泊水系,由东西南向北流,说明南高北低,A错误;冬春季,河流水位较低,多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B错误;11月至次年5月,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总体表现为湖口水位低于湖区水位,C错误;当长江干流和南侧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时,河流水位暴涨,以及导致洪涝灾害,D正确。故答案选D。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有密切关系,当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被冲刷;当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淤积。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影响到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宜昌站和螺山站是荆江河段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1)描述螺山站与三峡大坝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含沙量的变化特征。
(2)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三峡大坝蓄水后对荆江河段的影响。

【答案】(1)蓄水后,螺山站河水含沙量减少;含沙量的季节差异减少;丰水期(夏季)含沙量减少幅度大;枯水期含沙量减少幅度小。
(2)蓄水前荆江河段丰水期以淤积为主,枯水期以冲刷为主;蓄水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
蓄水前,丰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大;枯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蓄水后,全年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
(3)三峡大坝可以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使其水位季节差异减少;河床冲刷作用增强,使河道加深加宽泄洪能力增强(降低洪水位);河道变深使航道条件改善;河床的冲刷可能会成胁到堤岸安全;由于河床冲刷,水位下降导致下游取水口和港口设施功能失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峡大坝对长江不同河段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
(1)螺山站是荆江河段的下游的水位站,宜昌站位于荆江河段的上游,根据两站在三峡大坝篱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可以直接读出蓄水后,螺山站河水含沙量减小;含沙量的季节差异较蓄水前减小;丰水期(夏季)含沙量减少明显,枯水期(冬春)含沙量减小幅度小于丰水期。
(2)蓄水前宜昌站在夏秋季节丰水期河流含沙量明显大于螺山站;冬春季节枯水期含沙量很长时间都接近0,枯水期宜昌站比下游螺山站含沙量小;蓄水前,荆江河段丰水期不管是宜昌站还是螺山站含沙量都远大于枯水期,可以结合材料分析推断出丰水期泥沙主要从长江上游河段搬运过来的,在荆江河段应该以淤积为主;而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小,河段应该以冲刷为主。蓄水后,荆江河段两处水文站河流丰水期还是枯水期含沙量都明显降低,且差异不大,说明荆江河段此时以冲刷为主;不管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此时(上游)宜昌站比(下游)螺山站含沙量要小。
(3)结合材料可知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且季节变化减小。推测三峡大坝蓄水后,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季节变小,河道淤积作用减小,河床冲刷作用增强,河道加深加宽,泄洪能力增强,洪水位降低,但是河道两侧遭受侧蚀增强可能威胁到堤岸安全;河道变深河流航运条件改善;下游河段水位下降后导致下游取水或港口等设施功能失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多条河流分别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注入艾比湖,成为湖水的主要来源。专家研究认为7000多年前艾比湖面积为3000多平方千米,且为淡水湖。新中国成立初期艾比湖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如今湖面已经萎缩至500平方千米左右,是新疆最大的威水湖。湖滨地区荒漢化程度加刷,成为新疆盐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
艾比湖萋缩已成为继罗布泊干涠之后困扰新疆的第二大生态问題。下图为艾比湖湖区面积演变图和艾比湖及其周边区域地形图。

(1)描述艾比湖湖床地形特点并说明理由。
(2)推测7000多年前艾比湖曾为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当前艾比湖成为盐尘暴策源地的原因。
(4)简述艾比湖面积变化给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的主要影响。

【答案】(1)湖床北部、西北部坡度较大,西南部和东部坡度较小 理由:从由7000年前至今的湖岸线(类似等高线)变化可知,北部、西北部湖岸线密集,西南部和东部湖岸线较稀疏 (2)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湖泊水量大,面积大,湖水调节作用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河流汇人水量大,对盐分稀释作用强 (3)艾比湖位于北疆沙漠西部边缘,气候干早,引水灌溉使人湖水量减;湖面娄缩,湖底裸露面积大,大量盐粒在湖床上结晶:艾比湖地处阿拉山口的下风向,盐尘易被气流吹动 (4)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盐碱化加剧;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沙尘天气增多;影响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生活活动。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艾比湖及其周边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意在考查考生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区城的含义、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首先明白湖岸线类似于等高线原理,从由7000年前至今湖岸线的变化可以推断,湖岸线密集的地方(北部和西北部)地形较陡,湖岸线稀疏的地方(西南部和东部)地形较缓。
(2)从图中湖岸线变化可知,7000多年前艾比湖湖区面积较大,原因可以从气候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和河水对盐分的稀释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对艾比湖成为盐尘暴策源地原因的分析,应主要抓住两点,是盐尘丰富,二是风力强劲,动力充足。
(4)由材料可知,艾比湖面积相较于7000年前大大缩小,当前已经成为盐尘暴策源地,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植被、土壤、天气等方面说明;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则主要从生产、生活方面描述。

©2021-2022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