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咋考网 > 高中 > 高二 > 政治 > 下册 > 月考试卷 >

2019年高二政治后半期月考测验相关

高二后半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2018-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哲学寓意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 D.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B
【解析】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有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排除A。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不可战胜,B正确。
C:本题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光明,没有涉及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排除C。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有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D。
故本题选C。

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防微杜渐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答案】C
【解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A、B、D均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不适合题意;C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不是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适合题意。

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 )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解决灯泡发黑的思路经历了“有空气--抽空气--充氩气”的过程,体现了认识在实践中的反复、上升和对原有思路的“扬弃”。问题的解决体现了逆向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①②③适合题意,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CPU芯片是一切信息设备的心脏,但这一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为国外大公司垄断。“龙芯”1号CPU成功问世,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具有决定作用。这主要说明( )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C.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D.各部分以优化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答案】C
【解析】
A:联系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A错误。
C:“龙芯”1号CPU成功问世,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具有决定作用,这体现了关键部分的作用,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C符合题意。
BD:“龙芯”1号CPU成功问世,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具有决定作用,这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各部分以优化结构形成整体时,“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和“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 )
①邯郸学步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唇亡齿寒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邯郸学步和唇亡齿寒只体现联系不体现发展。故①④项错误。本题选B项。

某市花费了420万元巨资引进了4000棵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环境,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上述事例告诉我们( )
A.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C.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答案】A
【解析】
A:引进的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告诉我们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A符合题意。
BCD:材料体现联系的条件性、多样性,未涉及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意识的反作用以及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B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 )
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 D.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

【答案】B
【解析】
B:材料中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B符合题意。
A:材料中强调的是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涉及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A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中主要说明的道理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不要随意创造联系,题意中没有涉及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C与题意无关。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目标和政策的核心是区域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各地空间开发无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落后和贫困地区发展这一困难等。要想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 )
A.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从部分出发,完善各部分的功能 D.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D: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目标和政策的核心是区域协调发展,面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D正确。
A:材料强调的是区域协调发展,没有涉及抓主要矛盾的问题,A排除。
B:仅仅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无法直接的解决材料中的区域协调的相关问题,B排除。
C:应该从整体出发,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C错误。
本题选D项。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A. 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C. 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
D.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相互联系着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A:解答古文言文材料题应注意理解其意思,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A错误。
B: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正确。
D: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表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D错误。
C:与题干没有联系,C排除。
故本题选B。

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赛跑还是赛车,在直道上比赛,很难甩开对手,只有在跑道的弯道区,才容易超越对手。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答案】A
【解析】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点前瞻性。从每日的天气预报到自己的学涯规划,我们都要培养遇事多思、深思、善思的良好习惯。从哲学上看,学会预测需要( )
①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②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②③④:我们需要一点前瞻性,说明我们需要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同时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都要培养遇事多思、深思、善思的良好习惯,说明我们需要学会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还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①②③④正确。
本题选D项。

历史悠久的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说明( )
①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 ②事物在批判与继承、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④:历史悠久的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同时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②④符合题意。
①: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相互转化,排除①。
③: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排除③。
故本题选B。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 )
A.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都有其特殊的本质
B.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分法
D.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

【答案】B
【解析】
ACD:材料体现矛盾双方转化,没有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也没有涉及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分法,ACD不合题意。
B:“水至淸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说: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体现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ACD:材料没有涉及该三个选项观点,故排除。
B:人民公园的改造方案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坚持了辩证否定观,即肯定与否定的统一,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下列名言与其哲学启示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联系的观点 ②是药三分毒----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量变质变的关系 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辨证否定观
⑤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矛盾的主次方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①③④: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说明的是秋天的到来,使得树叶落下,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通过小小的蚁穴的积累,最终将千里之堤毁坏,体现了量变质变的关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说明了发扬旧事物中积极的成分,抛弃消极成分,体现出辨证否定观,①③④正确。
②:是药三分毒,说明任何事物都要全面的看待,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②错误。
⑤: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体现的是主次矛盾的原理,⑤错误。
本题选B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否定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②符合题意,“对他人的经验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一种负担”体现的哲理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时体现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说法错误,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而不是事物之间的否定,排除;
④不合题意,该题肢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

鲁迅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新事物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使每一个新事物做到完美无缺 B.要看到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C.坚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D.要支持新事物,抛弃旧事物

【答案】C
【解析】
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A错误。
B:本题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不是看到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B不合题意。
C:本题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启示我们坚信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C符合题意。
D: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支持新事物,抛弃旧事物是错误的,排除D。
故本题选C。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等。这些都是对( )原理的具体运用。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D.矛盾特殊性

【答案】B
【解析】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等科学工作方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运用,B应选。
ACD:均没有正确反映我党创造的工作方法所体现的哲学原理,ACD不选。
故本题选B。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 B.矛盾对方存在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是相互包含和转化的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平凡与不平凡、普通与不普通,在做好的前提下相互转化,这体现了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正确;AB只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没有体现同一,与题意不符;D与题意不符。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要推进认识的进步 ( )
A.必须怀疑一切书本知识
B.必须否定旧事物中的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C.必须具备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D.必须与时俱进

【答案】C
【解析】
A:推进认识的进步要有创新精神,但不是必须怀疑一切书本知识,A错误。
B:材料没有体现必须否定旧事物中的过时的消极的内容,B不合题意。
C:材料中的“疑”说明推进认识的进步必须具备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C符合题意。
D:本题没有体现推进认识的进步必须与时俱进,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通知。在该规划中,天府新区建设被特别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天府新区将抓住机遇,是依托成都这一特大中心城市,拓展成都及周边的产业发展空间,建立的一块具有强大产业聚集规模的功能区域。天府新区的建成,将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四川应如何坚持发展的观点以推进天府新区建设。

【答案】①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善于创新,推进天府新区建设,要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机制和体制穿心。
②要正确把握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推进天府地区建设,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③要坚持在曲折中前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要正视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完善新区建设。
【解析】
本题以天府新区建设作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中坚持发展的观点的相关知识设置问题。主要考查考生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四川应如何坚持发展的观点以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非常明确。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教材中发展观的基本知识点,其次细读材料概括材料的层次要点,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材料中“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天府新区的建成,将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天府新区将抓住机遇,是依托成都这一特大中心城市,拓展成都及周边的产业发展空间,建立的一块具有强大产业聚集规模的功能区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应当允许和鼓励各级、各地扶贫单位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灵活开展个性化扶贫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阐释精准扶贫方略蕴含的哲学智慧。

【答案】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农户采取精确帮扶。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推进精准扶贫,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既对立又统一,扶贫开发要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实惠。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鼓励各级各地结合中央共同要求因地制宜、因人定策。
【解析】本题以当前热点话题精准扶贫为背景,从哲学与生活的角度考查矛盾的观点的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阐释精准扶贫方略蕴含的哲学智慧,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即矛盾的观点。材料中“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强调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强调的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扶贫开放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强调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应当允许和鼓励各级、各地扶贫单位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灵活开展个性化扶贫工作”,强调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21-2022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