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咋考网 > 初中 > 七年级(初一) > 地理 > 上册 > 期末考试 >

2018年七年级地理上半期期末考试相关

七年级上半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2017-2018年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

晓红观察到,不仅一天中自己的影子长短有变化,而且冬季和夏季中午的影长也有不同。下图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 图;如果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 。

A.甲、乙
B.乙、甲
C.甲、甲
D.乙、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的长短也不一样。此题中,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乙图,因为正午时影子应最短;如果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甲图,因为冬至日太阳直射了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影子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结合右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地球运行在图中( )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2】此时,广州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 昼长夜短 B.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
【1】 C
【2】 B
【解析】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但周期不同,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1】由题目可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时是11月1日,这个时候地球是在公转轨道上的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是在图中的③段,故选C。
【2】由上题可知,此时地球公转的的位置是在图中的③段,是北半球的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故选B。

2016年9月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小杭想了解20个参会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区地图”;中国真大啊!小杭想知道故宫在什么位置,他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杭去红河州探访同学,他选用了“红河州资源分布图”;小航去“屏边大围山风景区旅游,他选用了“大围山风景区导游图”。据此材料回答问题。
【1】小杭选用的哪幅地图不适用 ( )
A.世界政区地图 B.北京城市图
C.红河州资源分布图 D.大围山风景区导游图
【2】假如上面提到的4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
A.世界政区地图 B.北京城市图
C.红河州资源分布图 D.大围山风景区导游图

【答案】
【1】C
【2】D
【解析】
【1】
了解国家和地区的位置选用世界政区图,故A正确。了解故宫选用北京城市图,故B正确。去红河州探访朋友应该选用当地的交通图,故C错误。去景区旅游选用景区的导游图,故D正确。故答案选择C。
【2】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表示地理事物可能最详细的是范围最小的地图,故D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的特点,记住比例尺和范围以及内容呈负相关关系。

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更替③四季的变化④极昼极夜现象⑤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⑤ D.②⑤

【答案】D
【解析】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地球绕地轴不断地运动,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地方时的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故选D。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 地面上高低起伏 B. 海边望远处驶来的船舶,先看到桅杆,后见到船身
C. 登高可以望远 D.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答案】A
【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面上高低起伏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A。

读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中看不到的地形部位是 ( )
A.陡崖 B.山峰 C.山脊 D.山谷
【2】有关该地区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 B.同一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低
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高

【答案】
【1】A
【2】C
【3】C
【解析】
【1】
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可以看到中间高四周低的山顶、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和等高线凸向高出的山谷,看不到等高线重合为一起的陡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地势越向西北越高,依次从200上升到400再到600,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故答案选择C。
【3】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于山地区域海拔较高,山地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低,所以当气温较高的平原地区植物的花期过后,山地寺庙的桃花才盛开,可见地势的高低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故答案选择C。
解答时认真阅读地图,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定山体的不同部位。同时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下列关于五带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B. 温带有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C. 温带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D.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气温低

【答案】B
【解析】关于五带的特征,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气温低,故选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表层主要有几个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组成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C.板块内部比较活跃
D.板块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张裂运动和挤压运动

【答案】C
【解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故本题选C。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 )
A. 高原 B. 丘陵 C. 山地 D. 平原

【答案】D
【解析】
分层设色的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绘制而来,海波越高颜色越深,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列四张卡片中,内容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高低;也就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A错;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故B错;受地形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C正确;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如图是该地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民居特别注重( )
①防寒保暖性②通风散热性③防潮防湿性④防沙防风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气候炎热多雨的地方,当地民居为适应气候特点,可建造通风防潮的高脚屋.
解:从图中看出,该地典型的民居是高脚屋,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分两层,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该种房屋通风散热性,防潮防湿性极好,非常适宜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
故选:B.

亮亮同学学习了”世界的人口”这一节后,对人口的增长、分布、人问题、密度等方面作了如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人口的增长要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
D.一个国家面积越大,人口密度就越小

【答案】D
【解析】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故不符合题意;世界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话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不符合题意,中纬度近海地区的人口分布多,高寒地区的人口分布稀少.故不符合题意;人口密度与人口数和面积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国家人口越多,如果面积也大时,人口密度不一定大,故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 汉语 B. 阿拉伯语
C. 英语 D. 俄语

【答案】C
【解析】
试题
世界上语言繁多,目前使用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国家,阿拉伯语是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许多国家中居民通用的语言,故本题选C。

序号处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排序正确的是( )

A.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B.陡崖、山谷、鞍部、山脊、山顶
C.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D.陡崖、山脊、山谷、鞍部、山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解: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地形依次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依据题意,结合选项.
故选:C.

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B.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C.山地背风坡降水多
D.温带地区内陆降水多

【答案】B
【解析】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故选B。

东半球的范围( )
A.0°和180°之间
B.20°和160°之间
C.20°W以东和160°E以西之间
D.20°W以西和160°E以东之间

【答案】C
【解析】
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网格叫做经纬网,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标点任何一个点的位置。地球仪上的20°和160°经线共有四条;我们通常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本题选C。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加强国际合作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因为()
A.发达国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全部原料,并售出全部产品
B.发展中国家要引进全部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
C.如果离开了某一大国,其他国家无法生存
D.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轴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填代码)
(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正值深夜酣睡的是______。
(3)图中所示太阳光直射在______线上,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现象,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日。
(4)图中A地一年中有______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答案】② 大海 北回归线(23.5°N) 极夜 夏至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我们站在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按此规则可以判断出箭头②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据图可知:大海位于阴影区中间的位置,即为深夜,此时应该在酣睡;小山位于昼半球,此时为白天,不会出现深夜酣睡现象。
(3)据图可知:该图所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其中,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有太阳直射现象。一般来说南北回归线上,太阳一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太阳直射两次。据图可知:A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一年中太阳直射2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大洲: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大洋:E______F______G______
(3)填出下列大洲的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______,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______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

【答案】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解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据图分析可知:
(1)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洲是亚洲,该大洲地跨东西南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所代表的大洲是欧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C所代表的大洲是非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其中部,D所代表的大洲是北美洲,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2)图中字母E所代表的大洋是印度洋,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F所代表的大洋是太平洋,位于南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G所代表的大洋是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
(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______部和______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图中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
(3)C大洲人们多数为______人种,官方语言为______。
(4)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_洲,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洲。
(5)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国际关系中被称为______,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政治商谈在国际关系中被称为______。

【答案】东部 南部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 黑色 英语 亚 非 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解析】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些地方稠密,有些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气候严寒的高纬度地区、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和气候干旱的沙漠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带来的问题。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区多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图中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不适合人类居住。
(3)C地区人们多数为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4)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亚洲,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
(5)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北对话”。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米) 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A______;E______。
(2)若周庄和李庄的图上距离为3.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千米。
(3)图中李庄在周庄的______方向。
(4)若要在图中小河上修一座水库大坝,应修在______ (A、B、C、D) 处最合适。
(5)某徒步旅行者迷失在A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下游前进以走出丛林脱险。他的做法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山谷 陡崖 16.5 西南 D 正确 在茫茫林海里迷失,河流是最好的“生命通道”,因小河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而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生息居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形部位、实地距离计算,方向判断以及大坝的选址。
(1)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A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因此判断A处为山谷,E处在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应为陡崖。
(2)从图上看出,此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千米,又知道周庄与李庄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应为16.5千米。
(3)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判定方向,周庄位于李庄的东北方向。
(4)如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D处,因为此处最狭窄,节约建设成本。
(5)某徒步旅行者迷失在A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下游前进以走出丛林脱险.做法正确,在茫茫林海里迷失,河流是最好的“生命通道”,因小河最终都会汇入大河,向山外流去,而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生息居住;或者用树的枝叶茂密一侧为南方判定好方向,再走出丛林。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气候类型______,该种气候的气温和 降水与______图(填序号)相吻合。
(2)B地的气候是______,其气候特征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相吻合的图是______(填序号)。
(3)C地气候是______,该种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洲。
(4)③图代表的气候类型______(寒、温、热)带气候,该种气候的特征是______。

【答案】热带雨林气候 ① 热带沙漠气候 ②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 寒 寒冷干燥
【解析】
该题以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气候资料坐标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和气候特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读图可知,①是热带雨林气候;②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极地气候;A地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该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与①图相吻合。
(2)读图可知,①是热带雨林气候;②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极地气候;B地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相吻合的图是②.
(3)读图可知,C地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
(4)读图可知,③图全年气温都很低,代表的气候类型是寒带气候,该种气候的特征是全年寒冷干燥。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E______
(2)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______和______。
(3)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知,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__ (扩大、缩小)。
(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相互碰撞的结果。
(5)在F板块周围形成了______火山地震带。

【答案】北美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欧亚板块 火山 地震 扩大 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顺序可以互换) 环太平洋
【解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而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
(1)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是美洲板块;B是南极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E是欧亚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3)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大。
(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脉隆起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的结果。
(5)在F板块周围形成了环太平洋沿岸地震火山带。

©2021-2022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