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咋考网 > 高中 > 高一 > 物理 > 上册 > 期中考试 >

2017年高一物理前半期期中考试相关

2016-2017年高一前半期期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福建省福州市师大附中)

下列各图中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产生弹力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
解:A、A图中若两球间无弹力则小球将向凹面的底部运动,PQ间有弹力;
B、B图两球间若有弹力则小球将向两边运动,PQ间无弹力;
C、C图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下运动,PQ间有弹力;
D、D图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右下运动,PQ间有弹力;
本题选无弹力的,故选B

以下共点力F1、F2、F3的的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A.F1=5N,F2=10N,F3=2N
B.F1=100N,F2=75N,F3=90N
C.F1=11 N,F2=25N,F3=40N
D.F1=31N,F2=7N,F3=50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5N+2N=7N<10N,故此三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选项A错误;90N+75N=165N,90N-75N=15N,100N在15N与165N的范围内,故此三力的合力可能为零,选项B正确;11N+25N=35N<40N,故此三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选项C错误;31N+7N=38N<50N,故此三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选项D错误;故选B.

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多次测量出铜球运动位移S对应的时间t,增大斜面的倾斜角度θ,重复以上实验,通过计算,从而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实验思想是

A.铜球沿斜面运动时加速度较小,速度的测量比较容易
B.如果铜球做匀加速运动,则S1∶S2∶S3∶…=1∶4∶9∶…
C.如果铜球做匀加速运动,则==
D.通过实验将斜面的倾斜角逐渐增大到90°,得出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和铜球的自由落体运动都是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更有说服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当时的试验条件,速度的测量是不容易的,选项A错误;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at2.故,故三次下落中位移与时间平方向的比值一定为定值,伽利略正是用这一规律说明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为匀变速直线运动,C正确,B错误;伽利略设想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铜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D错误;故选C.

如图所示,小球a用轻绳悬挂静止在O位置,现将小球拉至N位置释放,小球在M、N之间来回往复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从最低点O向最高点M摆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力是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沿运动方向的冲力
C.重力、沿运动方向的冲力
D.重力、绳的拉力、沿运动反向的阻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从最低点O向最高点M摆动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力是重力、绳的拉力,故选A.

用图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刻度为零的地方,乙同学在直尺下端刻度c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的刻度为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等于直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从而得出乙同学的反应时间.
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即为乙同学的反映时间,因为零刻度在上方,直尺向下运动,所以刻度a大于刻度b,所以有,解得,C正确.

一个质点沿某方向做初速度为3m/s的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m/s2。t时刻开始,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为零后又逐渐恢复原值,关于质点此过程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速度和位移逐渐增大
B. 速度逐渐增大,位移先减小后增大
C. 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位移逐渐增大
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位移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加速和速度同向,可知不论是加速度减小还是增大,速度都是变大的,由于速度方向不变,故位移一直变大,故选A.

某质点的υ-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1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B. 第2s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C. 第3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改变
D. 第5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第3秒末速度反向,此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选项A错误;0-3s速度均为正值,可知第2s末,质点运动方向没有改变,选项B错误;因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2-5s内加速度恒定不变,故第3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没有改变,选项C错误;根据“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可知,0-3s内位移为:x1=×(1+3)×3m=6m,3s-5s内位移为:x2=-×6×2m=6m,5s末的位移为:x=x1+x2=0,说明5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故D正确;故选D.

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压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上,F随时间均匀减小到某值,此过程物体始终静止。设物体与墙的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墙对物体的弹力随时间均匀减小
B. 物体与墙的最大静摩擦力随时间均匀减小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时间均匀减小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始终等于μG

【答案】AB
【解析】试题分析:因物体静止,水平方向受力平衡,F随时间均匀减小,可知墙对物体的弹力随时间均匀减小,选项A正确;根据可知物体与墙的最大静摩擦力随时间均匀减小,选项B正确;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摩擦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选项CD错误;故选AB.

如图所示,木板P放在水平面上,木块Q放在P的上面,Q的左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竖直墙上,水平恒力F向右拉动P,木板正以速度υ向右做匀速运动,P、Q之间的摩擦力为f,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F大于f
B. 若木板以速度2υ向右做匀速运动,P、Q之间的摩擦力仍为f
C. 增大F,使木板向右做匀加速运动,P、Q之间的摩擦力小于f
D. 撤去F,使木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P、Q之间的摩擦力仍为f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若地面光滑,则F=f,选项A错误;若木板以2v匀速运动,PQ受力情况都没有变化,则拉力F也不变.P、Q之间的摩擦力仍为f,故B正确.增大F,使木板向右做匀加速运动,Q受力情况都没有变化,故P、Q之间的摩擦力仍等于f,选项C错误;撤去F,使木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Q受力情况都没有变化,故P、Q之间的摩擦力仍为f,选项D正确;故选BD.

两个力F1、F2的夹角是钝角,保持夹角和F2不变,当力F1增大后,关于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变小 B.可能不变
C.一定变大 D.可能小于F1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两个力F1、F2的夹角θ的范围为:90°<θ<18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合力可能变小,也可能不变,也可能小于F1;故ABD正确,C错误;故选ABD.

甲和乙两个物体同地做同向直线运动,他们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A.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
B.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始终在乙的前面,直到t1时刻相遇
D.0~t0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t0~t1时间内,乙在甲的前面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s-t图像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可知0-t0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在t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故选项A错误;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故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选项B正确;
由图像可知,甲的位移始终大于乙,故甲始终在乙的前面,直到t1时刻相遇,选项C正确;0~t0时间内,甲在乙的前面,t0~t1时间内,甲仍然在乙的前面,选项D错误;故选BC.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只要______

A.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B.每次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

C.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D.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N。

【答案】(1)D (2)3.98~4.00
【解析】试题分析:(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只要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故选D.(2)弹簧秤的读数是3.99N.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一辆带有挡光片的小车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现有一辆小车带有宽度为d(很窄)的挡光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光电计时器记录下的挡光时间分别是t1和t2,挡光片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用时t

(1)小车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小车的瞬时速度,小车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小车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2)小车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则小车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的加速度为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他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但O(速度不为零)、A间还有若干点未标出。该同学按正常的读数要求,用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已知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0.02s。


[要求(1)(2)题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物体的速度大小υB=_________m/s;
(2)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__________m/s2;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1.55 (2)9.25 (3)空气阻力、摩擦阻力
【解析】
试题分析:(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3)空气阻力、摩擦阻力使得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此时下面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在用力竖直向上压下面弹簧的下端A,使物块缓慢上升,直至上面的弹簧恢复原长,且物体静止。求A点向上移动的距离?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开始时 mg=k2x2
解得 x2=
mg=k1x1
则 x=x1+x2=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以a=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在汽车后面距离为S=10m处,某人骑自行车以υ=6m/s的速度匀速追赶汽车。通过计算判断骑自行车人能否追上汽车?

【答案】不能追上
【解析】
试题分析:当自行车速度达到υ=6m/s时,
t==3s
S自=υt=18m
S汽==9m
∵S自<S汽+S
∴不能追上

国庆阅兵中,某战斗机接受检阅后返回机场,降落在平直跑道上的减速过程可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速度υ0=90m/s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经过t=24s,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以大小为a=1.5m/s2的加速度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位移为s=1740m。求:
(1)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时间;
(2)第一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

【答案】(1)20s(2)2.5m/s2
【解析】
试题分析:设第一阶段减速后的速度为υ,
S1=t
S2=
S1+ S1= S
解得:υ=30m/s
t2==20s
a1= =–2.5m/s2
加速度大小为2.5m/s2

©2021-2022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