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咋考网 > 高中 > 高一 > 物理 > 上册 > 期中考试 >

2019年高一物理上半年期中考试相关

2019-2020年高一上半年期中考试物理专题训练(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

下列情况中加点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 计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
B. 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情况。
C. 研究“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飞行的轨道时。
D. 研究刘翔跨栏时身体各部位的姿势。

【答案】C
【解析】计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故不能简化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情况时,要考虑运动员的姿态,故不能简化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飞行的轨道时卫星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看成质点,故C正确;研究刘翔跨栏时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如把他看作质点,就无法分辨他的动作和姿势,故不能把他看作质点,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可能为零
D. 若加速度越来越小,则速度也一定越来越小

【答案】C
【解析】根据可知,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选项A错误;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选项B错误;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可能为零,例如高速飞行的子弹,选项C正确;若加速度越来越小,若速度方向和加速度同向,则速度会越来越大,选项D错误;故选C.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像上可以看出

A.甲比乙先出发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乙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答案】D
【解析】
AB.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同时出发。故A 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的出发点在坐标原点,而乙物体在出发时离坐标原点的距离为x0,故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故C错误。
D.由于甲物体在t1~t2时间内甲物体的位移未变,即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在t3时刻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即甲追上了乙,故D正确。

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5 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 1.5 m B. 7.5 m C. 4.5 m D. 13.5 m

【答案】C
【解析】
试题由可知,在第一段的运动时间,前三段的总位移,前二段的总位移,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
故选B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质点从O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a、b、c、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ta:tb:tc:td=1::2
B.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va:vb:vc:vd=1::2
C.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
D.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vd为物体到达d点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A.质点块的初速度为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位移: ;由于斜面上的四段距离相等,xa:xb:xc:xd=1:2:3:4,所以质点由O到达各点的时间之比
ta:tb:tc:td=1::2.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速度公式:v=at,则:质点通过各点的速率之比
va:vb:vc:vd=ta:tb:tc:td=1::2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ta:tb:tc:td=1::2,可知质点到达a的时间是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a点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质点块的初速度为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可知,质点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突发情况后,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B.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8m/s
C.汽车刹车后,在3s内滑行的距离是24m
D.汽车刹车后,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4m/s

【答案】D
【解析】
A.根据题意,加速度

加速度大小为8m/s2,故A错误;
B.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

故B错误;
C.汽车速度减为0的时间,

汽车在3s内滑行的距离等于2.5s内滑行的距离

故C错误;
D.根据v=v0+at,得汽车刹车后2s末速度大小为
v2=v0+at=20+(-8)×2m/s=4m/s
故D正确;

一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9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9~25s内物体的加速度与25~45s内的加速度不同
C.物体在25s末回到出发点
D.物体离出发的最大距离为800m

【答案】AD
【解析】
A.由图像可知,0~9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
B.因为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 9~25s内与25~45s内斜率都相同,可知加速度相同,选项B错误;
C.在0-25s内物体一直向前运动,则物体在25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选项C错误;
D.物体在25s末离出发点最远,离出发的最大距离为,选项D正确。

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B. 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 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甲在0时刻由负方向上距原点2m处向正方向运动,6s时达到正向的2m处,故总位移为4m,故A正确,B错误;乙开始时速度为沿负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s后做正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总位移为零,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某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一定做直线运动
B. 质点20s内的平均速率等于0.45m/s
C. t="20" s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D. 质点20s内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

【答案】A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质点的速度方向,判断质点的运动情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
解:
A、B位移图象只能反映位移正负两个方向,所以只能描述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则质点20s内的平均速率,故B正确;
C、根据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分析可知,在10s时质点离出发点最远为5m,而在20s时离出发点的距离只有1m;故C错误.
D、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则20s内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最后又减小,注意在t=10s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AB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A. t′=t1,d=S B. t′=t1,d=S
C. t′=t1,d=S D. t′=t1,d=S

【答案】D
【解析】
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位移之差应等于d。
在t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t1,从图象中甲、乙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
A、C项:当时,由几何关系可知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即相距d=时正好相遇,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乙在加速,所以两者还能相遇一次,故AC错误;
B项:当时,由几何关系可知甲的面积乙的面积为多出,即相距d=时正好第一次相遇,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由于乙在加速,所以两者还能相遇一次,故B错误;
D项:当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即相距d=时正好相遇,此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乙在加速,所以两者还能相遇一次,故D正确。
故选:D。

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_________计时器两种,它们的原理基本一样,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电源,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直流”或“交流”).

【答案】电火花 0.02 交流
【解析】
[1][2][3].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它们的原理基本一样,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电源,每隔0.02s打一次点,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的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打印点未标出.

(1)小车拖动的纸带时的加速度a=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且要求尽量减少误差)(AB、BC、CD…FG的距离分别用x1、x2、x3、…x6来表示,时间用T表示)
(2)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点时的瞬时速度(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__________m/s,

【答案】 0.40
【解析】
[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x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t=0起,2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8m,2s末速度达到v=6m/s,求:
(1)t=0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2m/s (2)2
【解析】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 ,即
由速度时间关系: ,即
联立解得:v0=2m/s ;a=2m/s2

如图,一辆实验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从长度为1.5m的斜面顶端滑下,2s末滑到斜面的底端。接着以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初速度,在一个粗糙的水平桌面上运动3 s停下。如果把小车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的运动都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求:

(1)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2)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3)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

【答案】(1)0.75m/s2;(2)1.5m/s;(3)2.25m.
【解析】试题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由速度时间公式可以求出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位移。
(1)小车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时间公式:
带入数据解得:
(2)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得:
(3)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位移为:

在t=0时刻,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100m的两地,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行驶。甲车在前,以v=10m/s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在后,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求:
(1)从t=0时刻起,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下;
(2)如果乙车要在甲车停止前追上甲车,其加速度a至少多大;
(3)若乙车的加速度a=2m/s,求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的最远距离。

【答案】(1)20s (2)1 (3)120m
【解析】(1)从t=0时刻起,甲车停下经过的时间: .
(2)甲车停下来时的位移:
如果乙车要在甲车停止前追上甲车,则
其加速度:
(3)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v1-a1t=a2t
解得:t=4s
最远距离:
代入数据解得:∆x=120m

©2021-2022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